+-
一口气《曾少年之小时候+曾少年》7岁到22岁全景成长!这部“中国式青春史诗”凭什么让全网破防?

视频播放地址:

📺 剧集概况

《曾少年之小时候》与《曾少年》是两部紧密关联的青春成长题材剧集,均改编自作家九夜茴的同名小说,聚焦“曾少年”群体从童年到青年的全景式成长故事。《曾少年之小时候》作为前传,以2000年代初的北京胡同为背景,讲述70后、80后一代“7岁到14岁”的童年与少年时光;《曾少年》则承接前者时间线,聚焦“14岁到22岁”的青春校园与社会初涉阶段,共同构成一部跨越15年的中国式青春史诗。

🎬 剧情简介

《曾少年之小时候》以北京胡同里的普通家庭为缩影,通过谢乔(女主角)、秦川、何筱舟三个性格迥异的孩子的视角,展现千禧年前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:跳皮筋、打弹珠、追星、应付考试,以及与家长斗智斗勇的趣事。剧中既有邻里间的温情互助(如胡同大爷的自行车修理摊、街坊阿姨的饺子局),也有成长中的烦恼(成绩压力、友谊裂痕、对未来的朦胧憧憬),细腻刻画了“70后”“80后”童年的纯真底色。

《曾少年》则将镜头推向青春期的阵痛与蜕变:谢乔考入重点高中后,与家境优渥的秦川、学霸何筱舟成为同窗,在校园里经历初恋懵懂(如秦川的默默守护、何筱舟的竞争与合作)、家庭变故(父母离异、经济困境)、社会现实的冲击(兼职受挫、理想与现实的碰撞)。两人从校园到职场的感情线贯穿始终——秦川从叛逆少年成长为商业精英,谢乔从自卑女孩蜕变为独立女性,他们在时代浪潮中互相扶持又彼此成就,最终在而立之年重新理解了“少年”的意义。

✨ 剧集亮点

① 双时空叙事,完整呈现青春全周期:两部剧无缝衔接,既还原了千禧年童年的烟火气(如老式电视机、BP机、胡同游戏),又捕捉了青春期的热血与迷茫(如校服穿搭、高考冲刺、网吧冲浪),形成“童年-少年-青年”的完整成长闭环。
② 群像刻画鲜活,还原真实时代记忆:除主角外,家长群像(如严厉但爱孩子的父亲、操心儿女的母亲)、邻居朋友(胡同里的小伙伴、学校里的死党)均个性鲜明,配合2000年代初的经典场景(胡同四合院、绿皮火车、录像厅),唤醒几代人的集体共鸣。
③ 情感细腻不悬浮:拒绝“完美主角”套路,剧中人物均有缺点——谢乔会因自卑逃避友情,秦川因家庭压力叛逆顶撞,何筱舟在学业与家庭责任间挣扎,这种“不完美的真实”让观众更具代入感。
④ 服化道与场景高度还原:剧组实地取景北京老胡同,服装道具严格参照2000年代(如彩色塑料凉鞋、铁皮铅笔盒、非典时期的口罩),连街边早餐摊的油条豆浆都细节拉满,堪称“青春考古指南”。

📅 播出信息

《曾少年之小时候》于2023年2月27日在央视八套首播,腾讯视频、爱奇艺同步跟播;《曾少年》紧随其后,于2023年7月10日在央视八套黄金档播出,腾讯视频、优酷全网独播。两部剧均采用“先回忆后成长”的排播逻辑,形成内容互补,吸引观众追完“小时候”再看“青春篇”。

👥 主要角色

  • 谢乔(女主角):胡同里长大的普通女孩,性格温柔坚韧,童年时因身材瘦小常被调侃“像豆芽菜”,青春期因家庭普通一度自卑,但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,最终成长为独立自信的职场女性。
  • 秦川:北京大院子弟,表面叛逆不羁(逃课打球、顶撞老师),实则重情重义,从小默默守护谢乔,家庭变故后扛起责任,从“混小子”蜕变为沉稳的商业精英。
  • 何筱舟:学霸型男孩,家境普通但父母开明,与谢乔既是竞争对手又是挚友,性格温和理性,在成长中逐渐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。
  • 配角群:包括胡同里的“孩子王”二胖、谢乔的妈妈(刀子嘴豆腐心的下岗女工)、秦川的军人父亲(严肃但疼子)、何筱舟的文艺母亲(支持儿子追梦)等,共同构建鲜活的市井生态。

💬 观众评价

剧集播出后收获广泛好评,观众普遍认为“这才是我们经历过的青春”——有人感慨“胡同里的跳皮筋、小卖部的辣条,每一帧都是回忆杀”;有人共鸣“谢乔的自卑与成长太真实,像极了学生时代的自己”;也有观众点赞“秦川从叛逆到担当的转变,演出了中国式男孩的成熟”。两部剧豆瓣评分分别为8.1分和7.9分(数据截至2025年),被媒体评为“近年最接地气的青春剧”。


🔥 爆款标题推荐

  1. 《从胡同跳皮筋到职场蜕变!〈曾少年〉系列用15年青春剧封神,网友:我的童年DNA动了!》
  2. 《央视热播!〈曾少年之小时候〉+〈曾少年〉:千禧年青春图鉴,看完泪目又治愈》
  3. 《7岁到22岁全景成长!这部“中国式青春史诗”凭什么让全网破防?》
  4. 《比〈你好旧时光〉更真实!〈曾少年〉系列用胡同、校服和BP机,找回我们的少年时代》
  5. 《秦川谢乔双向奔赴15年!〈曾少年〉系列:不是偶像剧,是最接地气的青春纪录片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