+-
姚维兵,15万元起步,干进世界顶尖

向往远方,是汽车赋予今天这个时代的巨大热情。以新能源取代传统能源,对于姚维兵及其他汽车工程师来说,诱惑极大。

想象与需求层出不穷,创造与发明也层出不穷,姚维兵与其他传奇的梦想家别无二致。

从不到30岁创业起,姚维兵与他的明珞装备幸运地、有意识或无意识地,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汽车时代。

姚维兵,15万元起步,干进世界顶尖

姚维兵

相对于那些大众耳熟能详的大品牌,明珞并不为人所知。但不夸张地说,它却是今天汽车装备制造的隐形冠军。

奔驰、宝马、丰田、大众等全球顶级大车企都将汽车生产线上最核心的一环——焊装工艺生产线交给明珞。

什么是焊装工艺生产线?

谁又是明珞?

1 奔驰的庆功宴

汽车装备企业是将车身底板零件和侧围零件及车顶横梁、车顶等零件进行焊接拼装,也就是做未涂装之前的白车身。

这有点像搭乐高,但相比搭乐高的易操作与娱乐性,汽车装备企业不仅需要具备“化整为零”造出一辆新车的硬核技术、强大能力,而且在这个过程中,需要契合车企的成本核算和生产周期,要知道,复杂的焊接工艺往往是拖慢生产节拍的“罪魁祸首”。

姚维兵,15万元起步,干进世界顶尖

明珞装备项目现场图

但只谈钱和时间远远不够。

通常,一辆普通汽车的白车身焊点量在5000—6000个,汽车发生碰撞时,它们往往扮演着承受、转移压力的角色。

焊点质量与整车安全密切相关,寻找点焊缺陷,也是质检环节的关键。如果检测出某个焊点有问题,就可能会召回整个批次的车辆,显然这会大大增大制造成本。

所以,焊接技术的好与坏,不只涉及生产成本,还直接决定一辆车的安全性能。

因此,任何车企在选择焊接线体供应商上,都十分谨慎、严苛。

更别提,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,外国车企基本上都把中国当作是一个制造基地或消费市场,而不是研发重镇。若一家中国的汽车装备企业提出想要与品牌车企合作,搞研发,几乎可以被视作天方夜谭。

姚维兵,15万元起步,干进世界顶尖

2009年,明珞产品研发部成立,开展关键技术的研发工作/明珞装备

被拒绝、被质疑、被折磨的滋味,姚维兵都再熟悉不过。比如奔驰的“挑剔”,在姚维兵的记忆里,就像他向南风窗所称的那样,几乎是全球要求最高的车企之一。

第一次,姚维兵带着方案叩响奔驰的门,对方说:中国都是“小偷”,不过是想来抄我们的东西。

几年后,姚维兵拿着调整后的方案叩响奔驰的门,对方说:中国的产品不行,不够资格与我们合作。

又过了几年,姚维兵带着新方案,第三次叩响奔驰的门。

这一次,明珞拿下了奔驰海外汽车主焊及侧围智能生产线项目近3亿元人民币出口订单,包含200台机器人。

姚维兵,15万元起步,干进世界顶尖

2010年,明珞厂房和设备投入使用/明珞装备

该项目完成的时候,由于质量好、交付快、成本低,满意的奔驰为明珞举办了庆功宴。

满满的仪式感,短暂的满足感,坚定了姚维兵深潜海底的信心和决心。

但姚维兵明白:一口气不能潜入海底。

2 是艺术,也是科学

为了抵达海底,姚维兵花了整整15年。

15年前,在汽车总拼系统方面,国产的设备、材料、工艺尽管能做,但强度不够,精度不够,可靠性、稳定性和一致性也不够。单就生产,基本是其他国家的汽车装备企业彻底垄断了总拼市场。要说研究,压根轮不上中国。

2002年,刚刚念完汽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姚维兵加入了“广本” (广州本田,后更名为“广汽本田”),迎头撞上广本发展最迅速的时期——2003年第20万辆轿车下线,2006年第50万辆车下线,广本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累计销量达到50万辆的第一个中高档轿车品牌。

姚维兵,15万元起步,干进世界顶尖

2020年3月29日,广州开发区广汽本田生产线

企业扩张越是迅速,越是需要更多的新技术作为支撑。

2003年,广本引进了第一台自动化机器,随后又引进了多车型共线柔性总拼系统,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。

这个机器设备的复杂性和高效率的生产方式,令姚维兵震撼与着迷:“怎么能把机器做得这么巧妙?”

姚维兵对南风窗说,每一次去看,他就像在欣赏一件艺术品。

欣赏的次数越多、时间越长,姚维兵越强烈地意识到,国内与国外制造水平的巨大差距。

大学期间,姚维兵曾在一汽集团下属的制造工厂实习,他注意到在焊接一环,国内还处于蒙昧的状态,靠工人扛着焊枪打点,用时2—3分钟。而早在上世纪70年代,国外的车厂已经开始研究自动化生产,就像广本购买的设备一样进行自动切换打点,焊接一台只需43秒。

姚维兵,15万元起步,干进世界顶尖

2019年,明珞智能打孔机走出国门/明珞装备

要缩小差距,这件事激起了姚维兵的斗志:购买进口设备需要投资上千万,如果我们自己造呢?

这就好比让艺术品变成一个可量化的东西,姚维兵对南风窗谈起,艺术的更高境界应当是科学,能够精准地复制,并在复制的过程中赋予其新的内涵,是能给产业生产力带来数量级提升的前沿技术及其驱动的创新。

姚维兵决定自己研究。

2008年,他离开广本,手里只有和亲戚朋友筹集的15万元,几乎赤手空拳地开始了创业。

头两三年,这个叫明珞的仅6人的初创团队,只能接到一些技术服务的外包,一小时收几十元的服务费,一个项目也就赚个几百元。

姚维兵,15万元起步,干进世界顶尖

2009年,成立明珞第一个办事处——烟台办事处/明珞装备

没料在2010年,合作的外资公司倒闭了。没钱的窘境把明珞拖进了生死未卜的绝境,员工的工资无法发放,姚维兵和他的团队也必须搬出租住的厂房。

创业现实的残酷,没有吓跑姚维兵。他反而越挫越勇,在坚持之中还带着一点“固执”。

他立即抵押了房子,把全部的钱投了进去。

在当时,这个举动吓坏了所有人。现在回头来看,姚维兵充满了理想主义、冒险精神和英雄主义,而这些恰恰是创业精英或技术极客的基本素质。

姚维兵并不是一个冒进的人。要做成事,仅仅有理想主义、冒险精神和英雄主义显然不够,还必须加上可以推动可持续的能力。

也就是说,在“决心大”的同时,还需要“情况明”,更要“方法对”。这也正是姚维兵的做事方式。

姚维兵,15万元起步,干进世界顶尖

《致敬实干家》第二季视频截图

他说,只有这样,才能清楚地看到投入产出、看到业绩变化。但需要厘清的是,产出能力和盈利空间只是一个结果,而不是它们的基础和生命。姚维兵说,技术创新才是。

爱钻研、见识广、对国外的设备了如指掌的姚维兵意识到,公司要做大,必须应用技术创新。所以,一旦拿到融资,除了给公司添加生产设备,他就带领团队尽可能地搞研发。

拿到第一笔投资,明珞开始研究机床、总拼系统。

拿到第二笔投资,明珞开始研究激光焊接。

拿到第三笔投资,明珞开始研究数字制造、工业物联网。

姚维兵算了算,明珞装备每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都超过了6000万元。

姚维兵,15万元起步,干进世界顶尖

明珞装备展厅

难点在于,明珞的研发,是在无人区的研发,所有的设计、制造、生产、运营维护都没有标准,尤其是现代汽车的迭代周期越来越快,竞争越来越激烈,能不能赶上趟,关乎着明珞在智能制造的竞争力。

经过四年的投入、研发、验证,一个个方案推翻后,又投入、研发、验证,明珞的第一套自主研发的总拼系统终于在2012年诞生。

三年内,这套系统共卖出8套,为企业带来了4亿元的营收。随后,第三代多车型共线柔性总拼系统面世,明珞成为了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也一举奠定了其在汽车智能装备这一细分领域的王者地位。

3 “中小企业能办大事”

姚维兵是天生的工程师。

有耐心、有条理,带领团队研究技术很仔细,凡是能够形容他在这方面确有天赋的辞藻对他都是适合的。

就像企业的名字“明珞”二字,是姚维兵从大学时期沿用至创业期的笔名,代表了“艰苦奋斗的精神”“金子总会发光的理念”。 

姚维兵,15万元起步,干进世界顶尖

《致敬实干家》第二季视频截图

短短15年的时间,明珞的奋斗,突破了国外的垄断,填补了中国技术空白的地带,摆脱了过去汽车装备企业“东拼西凑”做初级集成商的历史,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。

有极强的前瞻性、洞察力——这是同事们对姚维兵高度相似的评价。

但姚维兵自认为不过是“比别人多看3—5年”,看到了趋势,知道“目前自己的行业里没有什么,在别的行业已经实现了”而已。

姚维兵对南风窗说,在创造价值方面,所有的企业都是一样的,不同行业根据不同的需求有不一样的发展阶段,并没有好坏高低之分,“最重要的是做深、做专”。

姚维兵,15万元起步,干进世界顶尖

这其实都是知易行难的事。

比如当下,有多少双眼睛紧盯热门,天天换赛道。做芯片、搞新能源、玩元宇宙,甚至又拿着这些火热的概念,去找补贴。结果,如旋风过境,将市场搅得天翻地覆,皆狼狈收场。

但面向未来,我们的创业创新不能仅仅为了创富。

我们正在进入智能时代,全球产业链分工越来越精细,经济要持续发展,仅依靠出口加工业模式无法实现可持续增长,仅依靠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也接近了尾声。

姚维兵肯定地说,我们应该为兴趣、为理想、为梦想、为全球责任与担当而创业创新。

姚维兵,15万元起步,干进世界顶尖

《致敬实干家》第二季视频截图

姚维兵所谓的创业创新,好比走戈壁,没有光亮,没有指引,你能依靠的,只有手里的手电筒和黑夜的繁星,是在绝望中的坚持。

从2013年开始,明珞就开始在美国、德国等许多国家设立分公司。如今,姚维兵和他的团队常常为配合客户的时区,在黑白颠倒中“正常”工作。夜深了,厂房机器的轰鸣声映射着天上的繁星,而办公室仍然亮着的灯光,仿佛手里的手电筒。

这是明珞的坚持,也是中国千千万万个中小民营企业奋斗的缩影与品格的体现。

姚维兵,15万元起步,干进世界顶尖

2013年,明珞总部迁至广州萝岗高新科技企业加速器/明珞装备

2018年10月24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考察,在明珞的展厅会见了中小企业家代表,提出“中小企业能办大事”的重要论断,再次指出高质量发展要以创新为动力。

创新,是包含商业文明在内的一切文明发展的推动力,而创新的动因来自企业家精神和企业使命感,以及渴望改变世界的梦想。

哪怕活下去的概率,是姚维兵挂在嘴边的九死一生,甚至九九死一生,他们还是铆足了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