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95年,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清政府,依照《马关条约》,将台湾割让给日本。当时腐败透顶的清廷,下达了驻台官兵返回大陆的命令。
时任台湾垦抚兼团防大臣的林维源,举家内渡,不久定居于厦门鼓浪屿。也正是因为台湾富商林尔嘉的到来,使得鼓浪屿上诞生了一座着名园林。
故事的开始,是国土沦丧,背井离乡;故事的结束,是台湾光复,青年离家老来回。
林维源,祖籍福建漳州龙溪县,其先祖于清乾隆年间赴台湾淡水,以垦殖发家,在台北 "板桥林家花园"。台湾板桥花园,素有"园林之胜冠台北"之美誉。
林维源之子林尔嘉,从小就生活在那里,林家花园古色古香、美轮美奂的风景,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家乡记忆。
...1913年,对台北板桥故居怀念已久的林尔嘉,在鼓浪屿南部草仔山面海一侧的山坡上,仿效林家花园,建造了菽庄花园。
菽庄花园有"小板桥"的美称,分为藏海和补山二园,各造五景,相互辉映,为厦门名园之首。
... ... 菽庄花园大门进入菽庄花园的大门,看到的是一座半围合的庭院,设置有眉寿堂、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、壬秋阁等建筑,绿色的琉璃瓦,粉白的墙壁,朱红的立柱与门窗,庄重典雅。
... 壬秋阁 ... 菽庄花园风光这几座建筑小巧玲珑,飞檐翘角,既展现出江南园林的秀美,又展现出闽南园林的亮丽,并使得整个院落与天光云影、山光海色完美融合。
...从壬秋阁一侧的月洞门走出来,眼前天地,豁然开朗。补山园中,一汪碧水之上,有三角亭、小拱桥点缀其间,条石铺就的贴水步道,迂回往复,沟通水陆。
... ... 十二洞天十二洞天巍然矗立于水畔,是一座用多色的砂岩、亘岩、砾岩垒迭成的大型假山。山上有12个洞室,园主取"洞天福地"中的"洞天"之意,称"十二洞天",后镶嵌了十二生肖于各个洞口。
十二洞天的左上方为顽石山房,是园主林尔嘉的书房,取意于顽石点头的典故,勉人励已:做学问要锲而不舍,才能有所成就。
... ... 十二洞天从十二洞天下来,走过林尔嘉塑像和真率亭,可见一块巨石立于台基之上,上有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笔书"海阔天空"四个红色大字,从这里开始,就进入了藏海园。
... ... 补山园 ... 海阔天空巨石 ... 四十四桥藏海园中,最吸引人瞩目的非那一道长桥莫属了。长桥即为四十四桥,是整座淑庄花园当仁不让的主景,因园主建此桥时,恰好四十四岁而得名。
四十四桥,曲折蜿蜒,宛若一条白龙,在海面探出雪白的身姿,恣意游走。桥下有闸门,把海水引入园内,形成了大海、外池、内池三处景观,是藏海的精华所在。
... ... 四十四桥上的渡月亭桥中一块巨石台基之上,建有一座四方亭,名为"渡月"。亭中有一副对联为:长桥支海三千丈,明月浮空十二栏。
上联彰显出了四十四桥,犹如凌空支海的恢弘气势;下联则点明了在渡月亭中,夜观皓月当空的无限胜景。
... ... 藏海园走过渡月亭,还可以到千波亭,观潮、听涛,到招凉亭中,沐浴海上的习习凉风。在这里可以看到汹涌激越的海浪,澎湃往返;散布于海上的诸多岛屿时隐时现,烟波浩渺。
补山和藏海二园,将临海的山坡、海湾里的礁石、涨落的海水等原有的自然元素全部利用起来,同时又围地砌阶,理水掇山,并建亭桥堂阁,融天然之胜与人工之妙于一体。
... ... 藏海园建造者利用一块不到十亩的坡地,依托天然地形巧妙布局,以园藏海、以海拓园,以石补山、以洞藏天,使原本狭窄的小海湾,变成视野宽广的海上花园,奇巧构思,令人惊叹。
整座菽庄花园,各景错落有序,既有江南庭院的精巧雅致,又有海鸥飞翔的雄浑壮观,营造出"山藏园中,园在山上;园在海上,海在园中"的山、海、园浑然一体的绝妙奇观。
... ... 菽庄花园风光菽庄花园中的藏海与补山二园,寓意"藏鲲洋于海内,补祖国之山河"。其中"鲲洋"喻指当时已经割让给日本的台湾,是国耻,也是家难,寄托了林尔嘉的爱国思乡之情。
林尔嘉,作为海东遗民,蛰居于此,是避祸而非避世,是隐而非逸。1914年7月,菽庄吟社成立,诗社的宗旨是为祖国吶喊,相信终有一日,定将收复台湾。
... ... 菽庄花园风光在寓居鼓浪屿的半个世纪期间,林尔嘉曾担任鼓浪屿公共租界工部局"华董"长达14年,为鼓浪屿的华人居民争得合法权利,做了许多工作,深得居民们的信任。
此外,林尔嘉曾先后担任厦门总商会会长、厦门市政会会长,为厦门第一波城市改造建设贡献颇大。如今的厦门老城区,就是在他当会长时形成的,至今仍在造福厦门人民。
... 菽庄花园风光 ... 林尔嘉塑像1945年8月15日,台湾光复。此时的林尔嘉正旅居上海,听到消息后,他老泪纵横,挥笔写诗云:看到瀛东复版图,年过稀古老狂夫。故人来道故乡事,无恙河山风景殊。
随后,林尔嘉携家眷返回板桥故园,安度晚年。直至1951年11月8日,病逝于寓所,走完了77载不平凡的一生。1956年,林尔嘉后人将菽庄花园,捐给国家,辟为公园。
... ... 补山园如今,菽庄花园中,海潮昼夜涌动,海中百舸争流;四十四桥安卧于海面之上,每天游人如织;岸上的鲜花,开了又落,落了再开,只是再也不见当年园主的家国之思。
... ...这是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中,一个人与一座园的故事,也是一个家族与一方水土的故事,更是海峡两岸与一个国家的故事。
故事的开始,是风华正茂的青年,被迫远走他乡;故事的结束,是风烛残年的老人,主动回归故园。
... 菽庄花园风光 ... 远看菽庄花园一座城,一个人,一扇门,年少出门进城,年老出城进门,进出之间的迁徙流转,仿佛一个转瞬,就耗尽了一生!